【央广时评】农村防疫 要加强对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呵护******
近期,随着我国多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加,人们购药需求明显增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接诊人数呈倍增趋势,加之年关将近,返乡人员逐渐增多,农村防疫工作正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各地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协调储备药物、增加基层医务人员等方面强化农村防疫保障。
各地在全力应对农村疫情防治时,需要特别加强对农村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有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关注和保护。因为这些群体的免疫力、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属于易感染人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购药就医难度也相对较大。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他们更需要相关部门、乡镇村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
鉴于此,各地要把本地农村的防疫举措谋划得更细致一些。乡镇政府、村委会要详细掌握属地这些特殊人群的情况,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要发挥统筹功能,动员各方力量,通过邻里互助的方式,点对点加强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有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的健康观察和防护知识普及。同时,要尽快建立该群体的需求清单,积极主动开展代购药物、发放“防疫健康包”等服务,以备不时之需。要通过电话、网络社交平台等途径建立与特殊人群的联系,进一步畅通救助渠道,以便在需要时及时协助其就医就诊。要组织满足条件的老人、儿童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筑牢免疫屏障。在外务工人员更应及时与留守老人、儿童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寻求乡亲们的帮助。
关爱和保护特殊人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当前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们更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呵护好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尽快补齐农村防疫短板,尽最大力量、最大可能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央广网评论员陈锐海)
(新春走基层)福建莆田:板凳龙圈灯闹元宵 绵延十里蔚为壮观******图为游灯活动在“盘龙”仪式中拉开序幕。 吕明 摄图为板凳灯吸引小朋友。 吕明 摄图为游灯队伍。 吕明 摄图为等待游灯的队伍。 吕明 摄图为等待游灯的队伍。 吕明 摄图为游灯队伍。 吕明 摄图为龙头灯引领下队伍巡游全境。 吕明 摄图为游灯活动在“盘龙”仪式中拉开序幕。 吕明 摄图为游灯活动在“盘龙”仪式中拉开序幕。 吕明 摄
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当晚,一场热闹的板凳龙圈灯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精彩上演。当地民众肩扛板凳灯,组成祈福游灯队伍,板板相连,形成长龙,全长近十里。在龙头灯的引领下,巡游全境,远远望去绵延起伏,场面蔚为壮观。相传历史上,莆田倭患连连,榜头村民为了保卫家园,在板凳上装上多盏花灯,结队而游,造成浩大声势,以此吓退倭寇,后来演变成榜头元宵节特有习俗。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